燈光設計/劉柏欣(小四)

p_o_1cqsbuvam1i953lj10tb1b4unf59.jpg

畢業於輔仁大學哲學系,英國皇家威爾士音樂戲劇學院(Royal Welsh College of Music and Drama, UK.)劇場燈光設計碩士。燈光設計類型廣泛,迄今已有70餘齣燈光設計作品。參與設計作品曾多次入圍台新藝術獎,赴國外藝術節演出,並受邀於Art Plus、跨域控、戲台咖、戲癮、藝週刊、日本照明家協會等雜誌或書籍採訪。2017受邀擔任WSD世界劇場設計展燈光工作坊講師。2019學學文創燈光設計講座講師。

近年燈光設計作品:臺北海鷗劇場《化作北風》,國光劇團《天上人間-李後主》,莎妹劇團《我並不哀傷,是因為你離我很遠》、《離開與重返》,再拒劇團《春醒》,黑眼睛跨劇團《戰場上的野餐》、《我是東西南北香蕉人》,窮劇場《懶惰》,前叛逆男子《利維坦》、《新社員》等。

聲響及音樂設計/黃思農

思農1拷貝.jpg

黃思農是劇場、當代藝術、聲響與音樂的跨域創作者,2002年創立再拒劇團,集結不同領域的藝術工作者,以劇場作為各種公共議題的對話平台,實驗跨域集體創作的多媒體劇場及環境劇場。

2007年發表「微型劇場」宣言並策劃第一屆「公寓聯展」。2012年參與東京藝術節「新銳公募」《美國夢工廠》,則以12個夢境/歌曲轉譯當代亞洲勞動青年的處境。

近年在臺北市立美術館、橫濱藝術集會、墨西哥Vernacular Institute、布拉格PQ環境劇場藝術節發表多齣「聲音劇場」創作,研究布萊希特的「辯證劇場」,如何在以「聲響」作為敘事軸心的前提下,拓展當代劇場的美學表現;2016年起則於台北、澳門、柏林等地,發展結合實存地景與虛構文本的「漫遊者劇場」,並參與2019年亞洲雙年展。

空間設計/曾彥婷

_DSC7551.jpg

人稱河童,出身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劇場設計學系,主修燈光設計;後前往英國倫敦藝術大學溫布頓學院進修MA Visual Language of Performance,於當代藝術的領域中探索現成物件之為語彙的多重性。2007年起在劇場內擔任燈光設計、空間設計及舞台監督等工作,同時也持續發表多元的個人創作,包含偶戲、物件表演及裝置。其作品大量挑戰與非常規空間工作,擅於運用環境特性與現成物件創造敘事場景。近年來關注物質和文明發展的多樣性,前往世界各地駐點創作,包括冰島藝術家協會(2014)、台灣寶藏巖國際藝術村(2016)、秘魯Sachaqa藝術生態村(2016)與英國Interval(2018)。2017年以集體創作作品《諸神黃昏》獲世界劇場設計展聲音設計金獎,同年度也以個人身分獲得牯嶺街小劇場年度特別獎。2019年成立測不準工作室。